承接上Post,我們大致了解「預設投資計劃」DIS(俗稱「懶人基金」)的運作,是從調整「核心累積基金」和「65歲後基金」的比重所組成。由2017年4月開始運行到現在,已差不多3年。愈來愈多的市民開始接觸到「預設投資計劃」,它的表現亦逐步浮面。我們一起重溫下「預設投資計劃」的三大特點﹕
- 分散投資 (Diversification) – 投資於環球市場股票或債券,避免你的MPF過度集中而受單一市場波動而影響
- 隨年齡降低風險(De-risk)– 距離退休愈近,「預設投資計劃」自動減低股票比重,提升債券部分,提升你資產的抗跌能力
- 收費上限(Fee Caps)– 基金收費上限設置於95%,大幅低於混合資產的 基金收費1.46%
尤其適合對投資毫無頭緒,或有選擇困難症的人
如果你唔識揀,又或者怕煩唔想揀,「預設投資計劃」可謂大派用場。其中De-risk 同Fee Caps尤其關鍵。第一,大多數人的問題就是不懂得控制風險,當你的MPF資產滾存愈大,而你需要這筆錢的時間愈近,代表你一旦遇上股災,若全注押在高風險資產,你便會蒙受巨大損失而沒有足夠時間翻身,而De-risk能夠適當調整比重,避免你臨近退休突然輸到入肉;第二,基金收費差異可以令MPF回報產生巨大差距,一個簡單例子,若兩隻基金收費為0.95%及1.46%,以每月(僱主+僱員)供款$3,000元供20年而淨回報5%為例,最終可以相差成10萬元。因此,小數怕長計,喺唔知揀唔揀到高回報的時候,不如鎖定隻低收費MPF既更為化算。
去年表現一般,每四個賬戶就有一個投資於「預設投資計劃」成份基金
其實,業界為「預設投資計劃」制定了一個參考組合。因此,來自不同受托人的「預設投資計劃」回報理應大同小異。就去年,「核心累積基金」的平均回報略低於混合資產基金,在收費較低的前提下,表現實在是「麻麻地」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投資於「預設投資計劃」成份基金的戶口竟佔全數的23%,表示「預設投資計劃」頗受大眾歡迎,而且有逐步上升的趨勢。
致富需「努力」? 大多數有錢人不用懶人基金
儘管有接近1/4賬戶使用「預設投資計劃」,這1/4賬戶卻只佔MPF總資產的5%份額。反映了投資懶人基金的多是一些MPF資產值較低或剛踏入社會不久的人員。他們或許認為打理MPF賬戶與否對建立退休儲蓄作用不大。然而,對資產值較大的MPF成員來說,股票基金通常是他們的首選。根據積金局統計顯示,投資於股票基金的資產佔總資產的4成。其實出現這數字並不意外,高盛指出,全球股票的10年平均回報為每年9.2%,而長期國債則是大約5–6%。單計2020年,股票類別的MPF的平均回報就高達17.7%,而亦因懶人基金設有股票上限6成,作為一個長期投資方案(正常人由踏足社會至退休起碼供35年MPF),選擇投資於股票MPF而非懶人基金其實相當合理。
控制風險永遠是成功建立財富的重要一環,因此選擇了適合自己的MPF基金之後,也不能一勞永逸。定期review下自己的MPF組合,才可以達到退休時財務自由。
** 資料來源 : 積金局網站